沉默也是一種語言

沉默也是一種語言,英國歷史學家柯萊爾曾說:「沉默較之雄辯,更容易贏得勝利。」

蘇格拉底是古希臘時代著名的大哲學家,也是西方唯心主義哲學的開山始祖。有一天,一個自命不凡的年輕人前來雅典找他,表示希望投入他的門下進修。

年輕人一開始就滔滔不絕強調自己是多麼優秀,多麼有才華。
更多精彩文章請到YouArticle(好文分享):http://youarticle123.blogspot.com
蘇格拉底等他說完之後,才開口說道:「收你當學生可以,但是,你必須繳兩倍的學費。」

年輕人大惑不解,問道:「為什麼?我可比一般人都優秀……」

蘇格拉底回答說:「因為,我除了傳授你學問之外,還得花些時間教你如何閉上嘴巴。」

古今中外,不論哪一個國家,都流傳著「沉默是金,雄辯是銀」之類的諺語,諸如:「多聽比較有利;多說容易失敗」、「經常使用刀片,刀口會鈍掉;時常嘮叨不停,智慧會消失」、「沉默的樹結和平的果」……。

這些諺語經過幾世紀試煉,堪稱是顛撲不破的處世箴言。

英國歷史學家柯萊爾曾說:「沉默較之雄辯,更容易贏得勝利。」

莎士比亞也說過:「當雄辯無法使之懾服,沉默定能勝之。」

的確,沉默也是一種語言。細心聆聽別人說話,可以迅速掌握對方是什麼類型的人,有什麼樣的想法、需求,也可以從聽話之中學習到許多自己不懂的事務。想要掌一個人的心理,多聽聽他發言,不啻是個好方法。
人之患,在好為人師。孔子周遊列國推銷仁道思想,最後會無功而返,主要的原因在於他是一個好發議論的佈道者,不懂得沉默的力量。
更多精彩文章請到YouArticle(好文分享):http://youarticle123.blogspot.com
他把列國諸侯、大臣都當成迷途羔羊,一見面就口沫橫飛指責別人不是,滿口超凡入聖、忠恕仁義,鮮少給別人發言的機會,不論什麼事都以自我為中心大肆批判,硬要別人「改過遷善」。

這也難怪他在周遊列國的過程中處處碰壁,而且還有一「托拉庫」的人專門扯他的後腿,一逮到機會就詆毀他。

孟子也以好辯著稱,喜歡搬弄口舌功夫,處處與人言詞爭鋒,凡事都要口誅筆伐一番,當然也令當權著難以接受。

古波斯作家昂.瑪阿里曾經說:「不管你怎樣高潔純正、聰明練達,也不要一味地自我吹噓,不會有人喜歡你的自吹自擂。你應當稱讚他人,而不要孤芳自賞。」

就算你是一個曠世奇葩,面對初識的人,不管怎麼吹擂自己品德高尚、學識淵博、志向偉大,都是徒費口舌。對方不但難以苟同,反而會心生反感,認定你是一個相當討人厭的傢伙。

相反的,如果你讓對方盡情高談闊論,自己靜靜地扮演好聽眾的角色,對方很難不對們留下良好印象,搞不好還會把你當成「知音」,有機會也可能對你特別照顧。
更多精彩文章請到YouArticle(好文分享):http://youarticle123.blogspot.com
古羅馬思想家賀拉斯:「想要打動聽眾的心,切不可使用裝腔作勢的語句和囉囉唆唆的詞彙。」

好站精彩內容推薦